李大西率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到访中山侨联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0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三月的岭南春意盎然,伟人故里中山市迎来了一场跨越山海的科技与人才之约。3月27日至29日,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率20位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及国际头部金融机构负责人,踏上中山这片湾区热土,展开了一场聚焦科技创新、深化产业对接的深度考察。这场以侨为桥、以才赋能的对接活动,不仅是1个月前李大西主席与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双方约定的兑现,更成为中山以侨引才、以情聚智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到今年2月12日,在“创业中华·华商南粤行”走进中山活动现场,郭文海与李大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山需要更多像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这样的‘超级联系人’,把全球顶尖技术和人才引进来!”郭文海的诚挚邀请,与李大西“全力为中山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坚定回应,为此次考察埋下伏笔。短短45天后,一支由20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如约而至,带着项目、技术和对中山的期待,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
在中山市侨联牵头组织的交流对接会上,双方诚意满满的话语表达了渴求合作的强烈愿望。“这是老友重逢,更是新篇开启。”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一句温情的开场白打开了双方的话匣子。对接会上,中山市金融、发改、科技、工信、投促等部门人员与专家团队围绕意向项目落地展开深入交流对接,对专家团队的项目诉求予以当场回应,并现场组建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群。李大西感慨:“从政策解读到资源匹配,从支持力度到落地服务,中山团队的专业和高效让我看到一座城市的决心。” 真诚的服务态度让李大西印象深刻。
一条考察线路里的“中山密码”:
从产业蓝图到创新生态
三天的行程里,考察团足迹遍布中山创新发展的最前沿。在翠亨新区规划馆,专家们站在深中通道沙盘前久久驻足。“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几何中心,更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枢纽。”一位从事生物制药的专家感叹。中山生命科学园内,专家们对园区的规模和科研平台高度赞叹。“这里完全契合我的科研项目,我就想落地在这里。”从事AI+创新药研发的谢博士高兴地说道。在中国灯都——古镇镇,无论是全国领先的照明芯片封装智能装备生产线,还是全球顶级的灯饰展销中心、智慧光电健康体验馆,都让团队眼前一亮,让专家们看到中山正从“制造之城”迈向“智造之城”的蝶变。
一份发展愿景里的“侨乡答卷”:
从“四海为家”到“八方来才”
作为著名侨乡,中山有100万海外乡亲分布在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中山深谙“侨”这座桥梁的战略价值。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交流中表示,“当前,科技浪潮滚滚而来,中山敞开胸怀拥抱科技、拥抱人才,加快建设创新之城、人才重地。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欢迎全球科技人才带着项目、蓝图、梦想,在中山落地开花结果。也希望大家充分发挥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中山拓展‘朋友圈’,共促产业科技融合发展。中山将全力做好人才服务,用好科学家小镇等平台,提供更优越的科创资源和配套服务,支持八方英才到中山施展抱负。”
中山的侨乡基因正在裂变出新质生产力。郭文海指出,中山是一座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城市,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配套。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新中山客运口岸投入使用,中山与深圳连成一体,水、陆均只需50分钟便可通达港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中山通过低效工业园改造,全市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累计近5万亩,鼓励支持科创型企业、研发孵化平台进驻“工改”园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大西深情表示,“此次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中山之行收获满满,受到中山市各方面的热情欢迎和精心安排,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特别是中山市郭文海书记会见代表团时,称赞我们双方都一诺千金,更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发展和中山友好合作关系的决心。”
站在孙中山故居门前,李大西望着“天下为公”的匾额感慨:“先生‘振兴中华’的梦想,正在家乡化作科技报国的实践。”这场春天的约定,已播下希望的种子——当侨界智慧遇上湾区机遇,当全球英才拥抱中山热土,一幅“以侨引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的侨创画卷,正在伟人故里徐徐展开。
三天的考察虽短,却留下无数温暖瞬间:美籍华人杨医生提到使用手机APP身份认证的不便,中山市新侨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发来《外国商务人士在华工作指引》;考察团挂在心上的团队成员落户后在中山的生活成本问题,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中山在基础教育和房价方面的优势;侨联工作人员手机里,多了十几个“一对一”项目落地服务群……这些细节,恰是中山“视人才为珍宝”的最佳注脚。正如李大西临别时所言:“我们带走的不仅是合作意向,更有对中山‘说到做到’的信任。这座城市的未来,值得全世界期待。”
上一条记录:郭文海:敞开胸怀拥抱科技拥抱人才 加快建下一条记录:以心聚侨,中山侨联连续五年举办“雁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