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基地里的中国故事:百年侨街孙文西路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来源:《华夏》
孙文西路,缘起香山县时期的迎恩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迎恩街更名为孙文西路。这条镶嵌在中山市石岐区的百年侨街,历经岁月的洗礼,宛如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见证了中山近代以来的辉煌与繁华,也记录了海外侨胞的桑梓情怀。
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海外侨胞回乡创业,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孙文西路凝聚了中山数十万海外侨胞的乡情,历代先辈回乡建住宅、食肆和酒店,包括十八间、天妃庙、泰东戏院、思豪大酒店、先施公司、汇丰公司、福寿堂药房等,仿照当时流行的南洋建筑建成商住两用的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开店,沿街留有骑廊的“南洋骑楼”建筑。徜徉其间,连时光都愿意为它放慢脚步,犹如置身于半个世纪前的年代。从天字码头到孙中山纪念堂,随处可见的华侨史迹,以独一无二的文化肌 理,成为海内外中山人的共同守望。
岐江河畔,天字码头牌坊面江而立,正面楹联书写着“古迹探源珠水文明分一脉,遗风励志香山子弟竞千帆”,不仅揭示了香山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彰显了香山子弟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个码头曾是无数香山人扬帆出海的起点,他们带 着梦想和希望,远赴世界各地谋生创业, 为家乡的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对着天字码头牌坊的观景平台,设计成船头的造型,立有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遥望广州,其背后的石碑刻着“石岐岐江桥东之桥墩,古为官方津渡,故曰‘天字码头’”。1912年,孙中山先生卸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回到中山,出席了石岐各界为他召开的茶话会, 最后从天字码头登船返回广州,结束故 乡行。“天下为公”“敢为天下先”的中山精神和丰厚的孙中山文化资源,在百年侨街中得到深厚积淀,承载着中山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也寄托着海外侨胞的乡愁和期望,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让孙文西路成为一条充满故事与魅力的街道。
随心漫步,一幢五层高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拱券、柱饰和尖顶的设计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狭长的窗户配有拱沿,尖顶塔楼更是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优雅,这便是历经百年风雨的永安侨批局。它的历史与中山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融入了华侨与家乡之间的深厚情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复苏,侨汇又活跃起来。创办永安百货公司的郭泉、郭乐两兄弟入主石岐汇源银号,对其实行改组后,办起永安侨批局,主要办理侨汇兼营找换、储蓄、按揭、保险等业务。永安侨批局是华侨华人和故土亲人的联系纽带,每一笔侨汇抵乡后,都由永安侨批局送上门,比现在的银行汇款业务还要便利。因郭氏信誉甚佳,永安侨批局在乡邑侨汇业务中占了近80%。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见证了华侨对家乡的眷恋与支持。如今,它依然屹立在孙文西路上,诉说着那些关于家乡与亲情、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20世纪初的中山,典当业、钱银业、侨批业等行业兴旺发达。1924年,澳洲华侨郭四泉回乡开办了私营银行香山银行,为中山的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历史变迁,香山银行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转变。抗日战争期间,中山沦陷,日军侵入孙文西路,许多建筑遭到了日军的无情轰炸,香山银行也未能幸免。这场战争给中 山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抗战胜利后,中山开始重建。1948年,香山县商会会长李德联在香山银行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具有南洋风格的五层砖混结构建筑,并将其命名为思豪大酒店。这座酒店成为当时中山名气最大的“星级酒店”, 以其精美的房间装饰和优质的住宿环境赢得了广泛赞誉。思豪大酒店引入了西方的经营理念,除了供应中餐 和茶点外,还最先引入了西餐服务,为中山带来了全新的饮食文化。这一时期,中山的洋文化开始从思豪大酒店传播开来,为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新的色彩。后来,随着真正意义上的星级酒店出现,名噪一时的思豪大酒店逐渐淡出时代舞台。2000年,思豪大酒店正式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历史。
一路走来,一栋粉红色建筑很是吸引人,这便是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根据20世纪40年代石岐镇总商会建筑原貌重建,是中国首家商业文化专题博物馆和广东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五尊人像雕塑,分别是郑观应、马应彪、唐延枢、徐润和郭乐,这些是中山市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国外功成名就后回到家乡报效乡梓,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被永久地定格在这里。博物馆大门口的西墙,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原石岐大庙(天妃庙)的遗迹。那刻有祥云图案的花岗岩石条,原是大庙西侧门上的横梁,历经风雨仍显古朴典雅。博物馆还收藏并展示了其它拆除后的老石材构件,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明朝中后期,石岐大庙前的空地逐渐发展成为中山早期的商业集散地,大庙下、十八间等商铺便是当时的繁华见证。如今,这些历史场景在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得以重现,让人们能够穿越时空,感受那个年代的商业气息和市井生活。
位于中山市“城市原点” 的孙中山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建筑寓意深远,从高空鸟瞰呈“中”字,从地面平视呈“山”字,把浓厚的爱乡情怀融入到建筑风格中,充满了时代特色。孙中山纪念堂的建成使用,离不开热心的香港中山乡亲郭得胜。改革开放初期,在得知好友杨志云主动提出捐资1000万港元, 为当时的中山县人民医院兴建一幢楼高9层具现代化意义的医疗大楼,郭得胜也有了为家乡父老乡亲做好事的意向,于是接受了时任中山市委副书记陈振光的提议,兴建孙中山纪念堂。为了建好这座纪念堂,他亲自参与选址、设计等工作,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1983年11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17周年暨孙中山纪念堂开幕典礼隆重举行,名流汇聚,郭得胜亲自剪彩,港澳爱国实业家霍英东、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等也到贺。建成之后,孙中山纪念堂除了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外,更成为中山慈善万人行的诞生地。1989年11月1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曾就读于中山市各中学的嘉宾共计1300多人齐聚孙中山纪念堂,举行“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该活动堪称开创海外联谊活动的先河,被评为“1989年中国侨界十大新闻”,为中山侨务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重一笔。
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荣获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众多荣誉,这条承载着中山历史与文化的街道,不仅是中山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走在孙文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镶嵌在骑楼柱子上的黑白怀旧照片,向每一位过客述说着老街的沧桑,令人平添一份怀古的幽思。行走在这条街道上,是与历史的对话,是对文化的探寻,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上一条记录:香港中山石岐联谊会第六届会董履新下一条记录:凝侨心,聚侨力!石岐街道侨联换届工作圆满